一、霾分級
1、輕微霾:空氣相對濕度小于等于80%,能見度大于等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
2、輕度霾:空氣相對濕度小于等于80%,能見度大于等于3公里且小于5公里;
3、中度霾:空氣相對濕度小于等于80%,能見度大于等于2公里且小于3公里;
4、重度霾:空氣相對濕度小于等于80%,且能見度小于2公里。
二、形成原因
霾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水平方向靜風現象的增多。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大樓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數,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污染物向城區外圍擴展稀釋,并容易在城區內積累高濃度污染。
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溫現象。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現了高空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污染物在正常氣候條件下,從氣溫高的低空向氣溫低的高空擴散,逐漸循環排放到大氣中。但是逆溫現象下,低空的氣溫反而更低,導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時排放出去。
三是懸浮顆粒物的增加。近些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機動車輛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使得整個城市看起來灰蒙蒙一片。霾的形成與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關,城市中機動車尾氣以及其它煙塵排放源排出粒徑在微米級的細小顆粒物,停留在大氣中,當逆溫、靜風等不利于擴散的天氣出現時,就形成霾。
近些年來,“霾”天氣現象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導致空氣質量逐漸惡化。霾中含有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它們在人們毫無防范的時候侵入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生殖系統等疾病,諸如咽喉炎、肺氣腫、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炎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心肌缺血及損傷。而霾也常常引發交通事故。
